創新非遺展示平臺、推動文旅深度融合
為進一步加強本地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培育新型文化業態,臨沂東城建投集團以創新為基石,以非遺傳承、文化創意為依托,通過對湯泉旅游度假區游客服務中心非遺展區的搭建與利用,借助生產化、商品化等方式,革新非遺展示平臺,改善文化消費環境,使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路徑和更為豐富的社會價值,推動文旅深度融合。
龍燈扛閣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舞蹈。發源并流傳于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九曲街道三官廟村一帶,是一種民間龍舞和扛閣結合在一起表演的廣場舞蹈,過去主要用于祀神和求雨??谷諔馉?、解放戰爭時期,龍燈、扛閣參加了歡迎八路軍、解放軍的活動,成為鼓舞軍心的文娛項目。彩印花布傳統印染技藝是源于河東區農村的實用藝術,盛行于明清、民國時期。彩印花布以獨特的面貌、古樸而濃艷的風格見長,圖案選材于吉祥的民間故事傳說和歷史故事傳說,是凝結質樸民風和古老民俗的藝術創造。在湯泉旅游度假區游客服務中心,每一件展物都承載著一段厚重的歷史,不但帶來唯美的視角享受,更是底蘊深厚的東夷文化和歷久彌新的沂蒙精神的共同見證。
流傳在沂蒙山區的古老民間藝術——沂蒙泥哨、“中國木梳第一村”的莒南縣板泉鎮所生產的木梳、形象栩栩如生的臨沂面塑…… 這些非遺商品具有濃重的沂蒙民間文化氣息,是饋贈親友的紀念佳品,深受廣大旅游者喜愛。湯泉旅游度假區游客服務中心在充分尊重非遺傳人意愿的前提下,選取具備較強創新意識和市場運營能力的非遺項目進行生產化和商品化,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生活中再現,使當地人民和各地旅客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無窮,產生對民族精神的自豪感,進而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與時俱進的保護與傳承。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務以文化人的時代任務”。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湯泉旅游度假區游客服務中心,是臨沂東城建投集團對非遺項目保護傳承與創新利用的積極探索,也是集團公司致力于文旅深度融合的生動體現。今后,臨沂東城建投集團將繼續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作出積極努力,讓非遺融入當代社會生活,帶動更多人關心、支持和參與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力求形成全民共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基因代代相傳的良好局面,為沂蒙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再添新動力!